(试行)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制定
说 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行业技能标准体系,为行业技能培训和行业技能考评认证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中国商业联合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委托有关专家,制定了《公共营养师国家行业技能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一、本《标准》以客观反映现阶段本行业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目标,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本行业影响的基础上,对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能力要求和知识水平都作了明确规定。
二、本《标准》的制定遵循了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既保证了《标准》体例的规范化,又体现了以行业发展为导向、以行业技能活动为核心的特点,同时也使其具有根据科技发展进行调整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符合培训、考评、认证和就业工作的需要。
三、本《标准》依据有关规定将本职业分为四个等级,包括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四、本《标准》是在各有关专家和实际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参加编审的主要人员有:李伟、阙旗旗、肖颖、张秋兰、龚五星、杨琼芬、肖秀英、刘红伟、宋平亮等。本《标准》制定过程中,得到中国商业联合会、珠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珠海市营养学会(5A)等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五、本《标准》经中国商业联合会批准,自2018年9月1日起施行。
公共营养师国家行业技能标准
1.1 职业名称
公共营养师
1.2 职业定义
从事公众膳食营养状况的评价与指导、营养与食品知识传播,促进国民健康工作的专业人员。
1.3 行业范围
包括了医疗服务、药品、医疗器械、可穿戴健康设备、理疗、美容、保健食品、健康食品、体育休闲、健康检测、养生、健康家居、健康保险、有机农业、养老产业、餐饮服务。
1.4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为四级公共营养师(国家行业技能四级)、三级公共营养师(国家行业技能三级)、二级公共营养师(国家行业技能二级)、一级公共营养师(国家行业技能一级)。
1.5 职业环境条件
室内、外,常温。
1.6 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理解、分析、归纳和判断的能力;计算和操作能力;正常的色觉、味觉、嗅觉辨别能力。
1.7 基本文化程度
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
1.8 培训要求
1.8.1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四级公共营养师不少于300标准学时;三级公共营养师不少于250标准学时;二级公共营养师不少于200标准学时;一级公共营养师不少于150标准学时。
1.8.2培训教师
培训教师应具有相应级别:培训公共营养师四级和公共营养师三级的教师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营养及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从事营养专业工作(含教学、科研)5年以上;培训公共营养师二级的教师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营养及相关专业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从事营养专业工作(含教学、科研)10年以上;培训公共营养师一级的教师应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营养及相关专业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从事营养专业工作(含教学、科研)15年以上。
1.8.3培训场地设备
可容纳40名以上学员的标准教室:有必要的教学设备、设施;室内光线、通风、卫生条件良好。
1.9 鉴定要求
1.9.1适用对象
(1)医疗服务的从业人员。
(2)药品从业人员。
(3)医疗器械从业人员。
(4)可穿戴健康设备从业人员。
(5)理疗从业人员。
(6)美容从业人员。
(7)保健食品从业人员。
(8)健康食品从业人员。
(9)体育休闲从业人员。
(10)健康检测从业人员。
(11)养生从业人员。
(12)健康家居从业人员。
(13)健康保险从业人员。
(14)有机农业从业人员。
(15)养老产业从业人员。
(16)餐饮行业从业人员。
(16)其他有从事上述工作意向的人员。
1.9.2申报条件
——公共营养师四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在相关行业工作1年以上,经本行业技能四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中专或职中在校学生,经本行业技能四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公共营养师三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在相关行业连续工作4年以上,经本行业技能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在校大学生,经本行业技能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3)取得本行业技能四级证书,经本行业技能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公共营养师二级
取得本行业技能三级证书2年后,经本行业技能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公共营养师一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取得本行业技能二级证书5年后,经本行业技能一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1.9.3考评方式
考评内容依据相应的《国家行业职业能力标准》的要求确定。公共营养师行业技能四级、公共营养师行业技能三级、公共营养师行业技能二级、公共营养师行业技能一级的理论考试、技能考试均采取闭卷考试。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技能考核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公共营养师行业技能二级、公共营养师行业技能一级还须进行综合评审。
1.9.4考评组织机构设置
每间教室设主考1 人,监考2人及以上。配备一名系统管理员,负责技术保障工作。综合评审考评员每批次不少于3人。
1.9.5考评时间
各等级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不少于90min;专业能力考核时间不少于120min;综合评审时间不少于30min。
1.9.6考评场所设备
标准教室。室内需配备与考务系统匹配的计算机设备、照明设备、投影设备、食物模型、体检设备等,室内卫生、光线、通风条件良好。综合评审在条件较好的小型会议室进行。
2.基本要求
2.1 营养学概述
2.1.1 营养与营养学基本知识
(1)公共营养的概念和历史。
(2)公共营养的目的与内容。
(3)公共营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4)公共营养师概况。
2.2职业道德
2.2.1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2.2.2职业守则
(1)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协作。
(2)爱岗敬业,忠于职守,钻研业务。
(3)服务人民,认真负责,平等待人。
(4)科学求实,精益求精,开拓创新。
2.3 基础知识
2.3.1医学基础知识
(1)人体解剖生理基础知识。
(2)食物消化吸收基础知识。
(3)不同人群生理特点基础知识。
2.3.2营养学基础知识
(1)营养与健康概论和营养学发展史。
(2)能量与宏量营养素基本知识。
(3)矿物质。
(4)维生素。
(5)水和膳食纤维。
2.3.3人群营养基础知识
(1)孕妇乳母营养。
(2)婴幼儿营养。
(3)儿童青少年营养。
(4)老年人营养。
2.3.4心理学基础知识
(1)婴幼儿的心理发展。
(2)童年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3)青年期的心理发展。
(4)中老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5)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6)人际关系与沟通。
2.3.5身体活动与营养
(1)不同性质运动项目营养指导。
(2)不同人群适合选择的运动项目与营养指导。
2.3.6健康相关产品的安全与卫生
(1)饮用水的卫生与安全。
(2)化妆品的卫生与安全。
2.3.7食物营养与食品加工基础知识
(1)植物性食物。
(2)动物性食物。
(3)其它食品。
(4)营养强化与保健食品。
(5)常见食品加工方法。
2.3.8食品卫生基础知识
(1)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2)各类食品的卫生。
(3)食物中毒及其预防和处理。
2.3.9膳食营养指导
(1)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应用。
(2)膳食结构与膳食指南。
(3)膳食与营养缺乏病预防。
(3)膳食与营养相关慢性病预防。
2.3.10营养教育和社区营养管理基础知识
(1)营养教育。
(2)社区营养计划和管理。
2.3.11保健食品的补充原则与方法
(1)基础保健食品
(2)不同人群适合补充的保健食品
2.3.12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2)《保健食品管理办法》
(3)《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
(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
(5)《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
(6)《营养改善工作管理办法》
(7)有关学生营养工作的政策法规
(8)我国临床营养工作的政策与法规
本标准对四级公共营养师、三级公共营养师、二级公共营养师、一级公共营养师行业技能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涵盖低级别的要求。
3.1 四级公共营养师
职业 功能 | 工作内容 | 技能要求 | 相关知识 |
一、营养调查和评价 | (一)食物摄入量调查 | 1.能设计称重法记录表 2.能估计食物份量 3.能用称重法进行食物摄入量称重和记录 | 1.食物科学名和俗名相关知识 2.食物可食部及生熟比计算方法 3.称重法记录表设计方法 4.称重法的技术要点及其优缺点 |
(二)膳食营养素摄入量计算 | 1.能使用食物成分表查食物营养素含量 2.能对数据进行分类计算和核对 | 1.食物成分表基本知识 2.食物摄入量计算 3.主要营养素摄入量计算 | |
(三)膳食营养分析和评价 | 能判定成人膳食营养素摄入量是否满足需要 | 成人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和个体评价应用原则 | |
二、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 (一)身体测量 | 1.能测量儿童、成人的身高、体重 2.能测量儿童头围和胸围 3.能进行体格测量调查表的填写和记录 | 1.体格测量常用指标知识 2.常用测量工具使用和校准 3.测定方法和注意事项 4.体格测量调查表设计与记录要求 |
(二)营养状况和体征判别 | 1.能判别成人消瘦、超重和肥胖 2.能判别儿童体重不足和发育迟缓 3.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状况 | 1.成人和儿童的体格测量评价参考标准2.体重不足体征和计算3.发育迟缓体征和计算4.消瘦体征和计算5.BMI公式计算和应用 | |
三、膳食指导和评估 | (一)营养需要和食物种类确定 | 1.能确定成人营养需要 2.能进行营养素来源识别和食物选择 | 1.成人营养需要确定原则 2.食物能量的识别判断方法 3.膳食平衡原则 4.身体活动水平分级 |
(二)食谱 编制 | 1.能选择主食类别和确定成人主食供给量 2.能选择副食类别和确定成人副食供给量 3.能编制成人一餐食谱 | 1.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食物应用知识 2.成人食谱编制基本原则和方法 3.成人餐次的营养分配 | |
(三)食谱 调整 | 1.能用食物交换法调整食谱能量和食物种类 2.能调整食谱口味和价格 3.能对成人一日食谱进行调整 | 1.食物交换份法原则和注意事项 2.食物等值交换知识 3.食物价格和营养 4.常用味觉物质 | |
四、食品营养评价 | (一)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解读和制作 | 1.能收集和抽取样品 2.能解读食品原料和辅料配方 3.能解读食品营养标签 | 1.抽样方法基本知识 2.食品标签内容基本知识 3.食品原料配方基本格式 4.食品添加剂功能知识 5.食品营养标签构成和营养素参考数值 |
(二)食品营养价值分析 | 1.能根据食物感官判断质量 2.能根据食品成分分析结果评定乳类、饮料、油类食品营养价值 | 1.常见食物感官判断知识 2.食品检验单营养成分数据的解析要点3.营养素常见食品的来源 4.常见乳类、饮料类食品营养价值 | |
五、保健食品 | (一)指导 | 能对一般人群进行日常必备的保健食品进行推荐和指导 | 1.日常必备的基础保健食品 2.保健食品保存及服用方法 |
3.2三级公共营养师
职业 功能 | 工作内容 | 能力要求 | 相关知识 |
一、膳食调查和评价 | (一)食物摄入量调查 | 1.能设计回顾法和记帐法食物量登记表 2.能用24小时回顾法进行食物摄入量调查 3.能用记帐法进行人群食物消耗量调查 | 1.回顾法和记帐法表格设计要点 2.食物消耗量记录要点 3.回顾法基本要求和技术要点 4.记账法基本要求和技术要点 |
(二)膳食营养素摄入量计算 | 1.能进行标准人系数和人日数换算2.能用记账法资料计算食物和营养素摄入量 3.能用24小时回顾法计算食物和营养素摄入量 | 1.进餐人数登记要点和标准人系数计算 2.人日数换算要点 3.食物实际消耗量计算 4.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来源分布计算要点 5.食物数据库相关知识 | |
(三)膳食营养分析和评价 | 1.能分析和评价膳食能量 2.能分析和评价膳食营养素摄入量 3.能进行膳食模式的分析评价和报告 4.能建立膳食调查数据库 | 1.膳食能量和营养素评价要点 2.膳食模式评价步骤和依据 3.膳食调查报告撰写要点 4.膳食数据库相关知识 | |
二、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 (一)身体测量 | 1.能测量婴幼儿身长、胸围、上臂围和坐高 2.能使用皮褶计测量肱三头肌、肩胛下角、腹部的皮褶厚度 3.能使用软尺测量上臂围 | 1.体格测量的标准化 2.卧式量板、量床使用方法与原则 3.皮褶计使用方法与原则 4.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肩胛下角、腹部的解剖定位知识 |
(二)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 | 1.能对尿液样品进行收集、保存和处理 2.能对粪便样品进行收集、保存和处理 | 1.尿液样品收集和保存知识 2.尿液的种类和临床意义 3.粪便样品收集和保存知识 | |
(三)营养状况和体征判别 | 1.能识别能量-蛋白质营养不良基本体征并做出评价 2.能识别维生素A、D、B2、C、钙、铁和锌缺乏体征并做出评价 | 1.能量—蛋白质缺乏体征和分类 2.缺铁性贫血基本体征和评价 3.维生素B2缺乏体征和评价 4.维生素C、 维生素A缺乏体征和评价5.维生素D和钙缺乏体征和评价 6.锌缺乏基本体征和评价
| |
三、营养咨询和宣教 | (一)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咨询 | 1.能进行合理营养、平衡膳食评估并提出建议 2.能进行健康生活方式询问和评价并提出建议 3.能解答食品污染、食物中毒等问题4.能进行体力活动和能量消耗评估 | 1.膳食状况询问、评估和建议 2.健康生活方式概念 3.食品污染、中毒原因及其预防方法 4.食品卫生检验常见指标和判断方法 5.身体活动与能量消耗基础知识 6.身体活动的分类和测量 |
(二)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宣教 | 1.能进行平衡膳食宣教 2.能进行维持体重和能量平衡宣教3.能制作和编辑平面媒体宣教材料 | 1.营养宣教基本方法和形式 2.图形选择与编辑知识 3.沟通和宣讲技巧 | |
四、膳食指导和评估 | (一)营养需要和食物种类确定 | 1.能确定儿童和青少年营养素要量2.能根据儿童和青少年的营养需要选择食物 3.能确定儿童和青少年人主食、副食供应量 | 1.年龄组分类知识 2.不同性别、年龄的儿童和青少年的营养需要 3.学校营养餐营养要求 4.儿童和青少年食物选择原则和特点 |
(二)食谱 编制 | 1.能编制儿童和青少年食谱 2.能编制幼儿园食谱 | 1.儿童和青少年配餐原则和方法 2.幼儿园食谱编制原则 | |
(三)食谱 调整 | 1.能对成人、儿童和青少年的食谱进行营养评价 2.能根据营养评价结果调整食物品种和数量 | 1.食谱营养成分计算和评价原则 2.食品种类和餐次比例评价原则 3.能量营养素比例相关知识 4.营养素损失因子相关知识 | |
五、食品营养评价 | (一)食品营养标签解读和制作 | 1.能根据终产品营养特点,制定成分分析计划 2.能根据分析数据制作营养成分表并选择营养声称 3.能撰写产品标签说明书 | 1.产品相关配方、标准要求和营养特点 2.营养成分定义和计算 3.数据修约 4.营养声称基本知识 5.标签说明书格式和相关规定 |
(二)食品营养价值分析 | 1.能计算食品营养质量指数 2.能进行食品蛋白质营养评价 3.能进行食品碳水化合物评价 4.能进行食品脂肪营养评价 | 1.食品营养质量指数计算方法和要点 2.蛋白质营养评价方法和必需氨基酸相关知识 3.碳水化合物和食物生糖指数评价方法 4.脂肪酸评价方法和要点 | |
(三)食品营养资料编写 | 1.能根据食品的营养特点,撰写产品宣传资料 2.能设计市场需求调查表 3.能分析调查资料并撰写市场调查报告 | 1.宣传资料的种类 2.产品消费群体定位和需求调查表设计 3.调查资料的统计方法和报告格式要求 4.调查报告的基本要素和资料信息化 | |
六、社区营养管理和干预 | (一)营养与健康信息收集 | 1.能收集社区目标人群的年龄、性别、职业等基本资料 2.能收集社区目标人群饮食习惯和体力活动水平等基本资料 3.能根据调查资料性质编制调查表 | 1调查方法和手段. 2.健康信息表格设计原则 3.资料信息分类和收集方法 4.社区卫生工作相关知识 |
(二)营养干预方案设计和实施 | 1.能设计社区食物营养干预方案 2.能设计普通人群科学运动方案 | 1.社区营养干预内容和方法 2.干预方案设计原则和类型 3.成人体力活动指导方式和相关知识 | |
七、保健食品 | (一)指导 | 能对不同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保健食品推荐和指导 | 1.日常必备的基础保健食品 2.保健食品保存及服用方法 3.不同人群适合补充的保健食品 |
3.3二级公共营养师
职业 功能 | 工作内容 | 技能要求 | 相关知识 |
一、膳食营养调查和评价 | (一)食物 摄入量调查 | 1.能设计食物频率法调查表 2.能用食物频率法进行定性膳食调查 3.能用食物频率法进行定量膳食调查 | 1.食物频率法调查表的设计原则和内容要点 2.食物频率定性和定量法技术要点 |
(二)膳食营养素摄入量计算 | 1.能进行个体、群体定性资料的分析2.能进行定量法的计算分析 | 1.计算软件应用技术和相关知识 2.定性资料分析相关知识 3.定量法数据特点和计算相关知识 | |
(三)膳食营养分析和评价 | 1.能对定性资料进行分析评价 2.能对膳食蛋白质以及维生素A、铁、钙、锌的动植物来源进行分析和评价3.能对膳食食物组成进行分析评价 | 1.膳食模式分析和食物摄入频率评价 2.动植物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来源评价知识 3.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评价综合应用相关知识 | |
二、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 (一)身体测量 | 1.能进行孕妇的身体测量 2.能监测儿童和青少年的身高和体重 3.能进行体格测量的质量控制 | 1.孕妇身体测量指标的意义 2.儿童和青少年身高和体重监测意义3.测量误差控制知识 |
(二)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 | 1.能判断血常规和营养指标是否正常 2.能判断尿常规和营养相关指标是否正常 3.能判断发样品的营养分析指标是否正常 | 1.血常规及营养相关指标的正常值及意义 2.尿常规指标的正常值及意义 3.发中营养相关矿物质正常值 | |
(三)营养状况和体征判别 | 1.能对氟、碘、硒、烟酸缺乏进行判断和评价 2.能对个体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 1.氟、碘、硒、烟酸的营养素缺乏体征2.个体营养状况综合评价要点 | |
三、营养咨询和宣教 | (一)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咨询 | 1.能解答婴幼儿喂养咨询 2.能指导幼儿辅食添加和食品选购 3.能进行孕妇、乳母膳食咨询和建议 4.能进行老年人的膳食咨询和建议 | 1.母乳喂养原则和特殊情况处理 2.辅食添加原则和配方奶粉的选择 3.孕妇、乳母膳食原则 4.老年人营养问题和改善措施相关知识5.营养素补充剂知识 |
(二)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宣教 | 1.能撰写科普文章 2.能进行营养知识演讲 3.能编制餐饮卫生科普宣传资料 4.能制作和编辑平面媒体宣传材料 | 1.科普文章编写原则 2.演讲分类和原则 3.演讲与沟通技巧 4.餐饮业危险因素控制点 5.传播资料的定义和分类 6.制作平面媒体宣传资料的方法 | |
四、膳食指导和评估 | (一)营养需要和食物种类确定 | 1.能确定婴幼儿的营养需要 2.能确定孕妇和乳母营养需要 3.能确定老年人的营养需要 | 1.婴幼儿的营养需要和食品选择要点2.孕妇、乳母营养补充要点 3.老年人食品选择和营养补充要点 4.食物、强化食品和补充剂应用原则 |
(二)食谱 编制 | 1.能指导婴儿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2.能编制婴儿一周食谱 3.能用计算法编制孕妇、乳母、老年人量化食谱 | 1.孕妇膳食特点 2.乳母营养特点与喂养要点 3.婴儿喂养和辅助食品添加原则 4.乳母和老年人的膳食特点 5.营养计算软件在食谱编制中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6.传统特色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应用知识
| |
(三)食谱 调整 | 1.能对婴幼儿食谱进行评估和调整 2.能对孕妇、乳母食谱进行评估和调整 3.能对老人食谱进行评估和调整 | 1.婴儿配方食品种类和选择原则 2.幼儿、孕妇、乳母、老年人食谱营养调整原则 | |
五、食品营养评价 | (一)食品营养标签解读和制作 | 能根据终产品的检验结果,核对和评价该产品是否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 | 1.饮料、配方奶粉、营养补充剂相关标准 2.评价营养素过量常用指标 |
(二)食品营养价值分析 | 能评价营养强化食品配方 | 1.食品营养强化量的确定方法与依据 2.营养强化载体选择知识 3.营养素强化量的计算方法 4.营养素加工损失和注意事项 5.配方评价要点 | |
(三)食品营养资料编辑 | 能撰写强化食品的资料分析报告 | 1.食品资料类型和写作特点 2.食品营养强化剂配方原则 安全剂量、利用率知识 3.强化技术关键控制点 | |
六、社区营养管理和干预 | (一)营养与健康信息收集 | 能收集营养与健康相关突发和特殊事件的信息并上报 | 1.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定义和分类 2.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对策和上报相关知识 |
(二)营养与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 | 1.能建立营养与健康档案数据库 2.能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评估 3.能计算人群营养缺乏病发生率和患病率 4.能计算社区目标人群基本资料的百分比 | 1.档案管理软件的使用 2.个人健康信息和档案主要内容 3.疾病-膳食-遗传-环境相关性 4.计量和计数资料概念 5.发病率、患病率概念及计算 | |
(三)营养干预方案设计和实施 | 1.能进行社区需求评估 2.能设计和实施运动和膳食结合的健身方案 3.能设计和实施营养干预综合方案 | 1.社区健康和健康促进 2.社区需求评估方法和内容 3.常见运动项目和注意事项 4.实施方案相关要点 | |
(四)营养干预方案效果分析和评价 | 1.能制定和实施项目过程评价 2.能制定和实施干预效果评价 3.能针对评价结果提出改善建议方案 | 1.过程评估方法、内容和指标 2.效果评估内容和指标 3.经济-效果评估 | |
七、培训和管理 | (一)培训 | 1.能培训四级公共营养师、三级公共营养师 2.能编制专项公共营养师培训计划 | 1.专项培训计划编制方法 2.教学法相关知识,参与式培训方法 |
(二)指导 | 能指导四级公共营养师、三级公共营养师进行业务实习 | 1.实习指导方法 2.案例教学法 | |
八、疾病营养 | (一)指导 | 能对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肝胆胰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等进行膳食和营养指导 | 1. 疾病的表现和诊断标准 2. 营养治疗 3. 膳食原则 |
九、保健食品 | (一)指导 | 能对疾病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保健食品推荐和指导 | 1.日常必备的基础保健食品 2.保健食品保存及服用方法 3.不同疾病的保健食品营养治疗方案 |
3.4一级公共营养师
职业 功能 | 工作内容 | 技能要求 | 相关知识 |
一、膳食营养调查和评价 | (一)食物摄入量调查 | 1.能设计4种膳食调查方案 2.能进行膳食营养调查质量控制 | 1.4种膳食调查方案设计基本特点 2.方法选择和经济效益分析 3.膳食营养调查质量和误差控制要点 |
(二)膳食营养素摄入量计算 | 能对长期多次营养监测人群数据进行分析对比 | 1. 营养监测基本知识 2.前后数据对比分析要点
| |
(三)膳食营养分析和评价 | 1.能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和建议 2.能进行监测调查总结和报告 | 1.膳食结构与健康和疾病的相关知识 2.监测调查报告内容和格式 | |
二、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 (一)身体测量 | 能进行身体测量质量控制 | 身体测量质量控制基本内容和要点 |
(二)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 | 能选择和判断与机体营养状况相关的免疫指标 | 1.免疫系统相关知识 2.营养不良对免疫的影响 3.常见营养相关免疫指标及其意义 | |
(三)营养状况和体征判别 | 能根据膳食调查、体格测量、实验室检查、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 1.群体营养综合评价内容和方法 2.特殊个体营养善评价知识 | |
三、营养咨询和宣教 | (一)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咨询 | 1.能对特殊营养需要的人群(慢性病)进行膳食营养指导 2.能对营养素过量危害问题进行解答 3.能对特殊环境工作人员的膳食进行指导 | 1.糖尿病、骨质疏松、痛风等慢性病相关知识 2.营养素补充过量危害知识 3.高温、低温、高原环境,接触电离辐射、化学毒物人员的食谱设计原则和营养需求 4.食物药物交叉反应相关知识 |
(二)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宣教 | 1.能设计和审定营养宣教方案 2.能评价营养和食品卫生宣教效果 | 1.营养教育计划设计方法 2.营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 | |
四、膳食指导和评估 | (一)营养需要和食物种类确定 | 1.能确定骨质疏松症、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等营养缺乏患者的营养素需要 2.能确定肥胖症、糖尿病等营养相关慢性病患者的营养素需要 | 1.高钙、高蛋白食物来源 2.低能量、低胆固醇、低脂食物来源 3.营养改善相关原则 |
(二)食谱 编制 | 1. 能编制高钙、高蛋白等相关营养缺乏的食谱 2. 2.能编制低能量、低胆固醇、低脂肪等调整膳食的食谱 3.级编制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谱 | 1.钙缺乏、蛋白质营养不良人群的膳食指导知识 2.高胆固醇、高血脂、肥胖人群的膳食指导知识 | |
(三)食谱 调整 | 1. 能修改和评价高钙、高蛋白等改善营养缺乏的食谱 2.能调整和评价低能量、低胆固醇、低脂肪3种调整膳食的食谱 | 1.特色食物的营养价值 2.营养改善相关指标知识 | |
五、食品营养评价 | (一)食品营养价值分析 | 能评估营养素补充剂配方 | 1. 常见植物化合物的相关知识 2.营养素补充剂配方原则 |
(二)食品营养资料编写 | 1.能根据要求,查找和编写相关保健食品、新资源食品等所需要的文件和档案 2.能编写和完成特定营养物质功能的文章综述 | 1.保健食品知识和资料文本要求 2.新资源食品概念和评价原则 3.科学循证方法和原则 4.综述的写作基本要求和方法 | |
六、社区营养管理和干预 | (一)营养与健康信息收集 | 1.能根据预算确定目标人群和样本量 2.能进行信息偏倚控制 | 1.抽样调查方法 2.样本量估算方法 3.信息偏倚和质量控制知识 |
(二)营养与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 | 能制定营养与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 档案管理相关知识 | |
(三)营养干预方案设计和实施 | 1.能设计随机对照(或双盲)方案 2.能设计横断面调查和干预方案 3.能设计回顾性调查方案 | 1.随机对照(或双盲)试验应用范围和设计要点 2.横断面调查应用范围和设计要点 3.回顾性调查应用范围和设计要点 | |
(四)营养干预方案效果分析和评价 | 1.随机对照(或双盲)干预结果分析和评价 2.横断面结果分析和评价 | 1.随机对照实验、橫断面回顾性调查结果评价内容和特点 2.方差、相关回归统计学相关知识 | |
七、培训和管理 | (一)培训 | 1.能编制公共营养师综合培训计划2.能培训二级公共营养师 3.能编写培训讲义 | 1.综合培训计划编制方法 2.培训讲义的编写方法 |
(二)指导 | 能对二级公共营养师人员进行业务指导 | 1. 示教方法 2. 2.教学管理的关键环节管理办法 |
4. 比重表
4.1 理论知识
项 目 | 公共营养师 四级(%) | 公共营养师 三级(%) | 公共营养师 二级(%) | 公共营养师一级(%) | |
基本要求 | 职业道德 | 5 | 5 | 5 | 5 |
基础知识 | 50 | 40 | 40 | 35 | |
相关知识 | 膳食营养调查和评价 | 10 | 10 | 5 | 5 |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 10 | 15 | 15 | 10 | |
营养咨询和宣教 | -- | 5 | 5 | 10 | |
膳食指导和评价 | 10 | 10 | 10 | 15 | |
食品营养评价 | 10 | 10 | 10 | 10 | |
社区营养管理和干预 | 5 | 5 | 5 | 5 | |
培 训 | -- | -- | 5 | 5 | |
合 计 | 100 | 100 | 100 | 100 |
4.2 专业能力
项 目 | 公共营养师 四级(%) | 公共营养师 三级(%) | 公共营养师 二级(%) | 公共营养师一级(%) | |
能力要求 | 膳食营养调查和评价 | 25 | 15 | 10 | 5 |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 25 | 20 | 20 | 15 | |
营养咨询和宣教 | -- | 20 | 20 | 20 | |
膳食指导和评价 | 20 | 20 | 20 | 20 | |
食品营养评价 | 20 | 15 | 15 | 10 | |
社区营养管理和干预 | 10 | 10 | 10 | 20 | |
培 训 | -- | -- | 5 | 10 | |
合 计 | 100 | 100 | 100 | 100 |